新闻中心

14 岁少女那达慕哈日靶夺冠 百步穿杨展草原英姿

2025-07-22

盛夏七月,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那达慕风情园的射箭场上,一场传统与青春的较量正在上演。14 岁的蒙古族少女阿拉坦其其格手持牛角弓,箭囊中的九支木制箭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。当她的第五支箭精准穿透 25 米外哈日靶的红色毡心时,靶心应声而落,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。这位来自苏尼特右旗的少女,以三轮九箭七中靶的优异成绩,成为本届少年那达慕哈日靶射箭项目的冠军。

一、马背民族的射箭基因

阿拉坦其其格的父亲巴图是当地有名的神射手,家中悬挂的奖牌和老照片记录着这个牧民家庭与射箭的不解之缘。"我三岁时父亲就教我拉小弓,那时的箭靶是用羊毛毡卷成的。" 少女轻抚手中的传统牛角弓,弓身的牛皮蒙板上还刻着家族图腾。这种由牛角、牛筋和桦木制成的传统弓,拉力超过 40 磅,对成年男性来说都颇具挑战,但阿拉坦其其格已能轻松驾驭。

每天清晨,她都会跟随父亲在草原上练习站姿与呼吸。"射箭讲究 ' 心随箭走 ',要像草原上的鹰一样专注。" 巴图的教导深深刻在女儿心中。经过六年训练,阿拉坦其其格的射箭动乐鱼体育官网作已如行云流水:双脚外八字站立与肩同宽,左手持弓如托鹰隼,右手拇指扣弦成满月状,目光锁定靶心时,睫毛几乎静止不动。

二、哈日靶上的青春较量

本届少年那达慕的哈日靶射箭比赛吸引了全区 60 名青少年选手。根据规则,选手需在 25 米外射中由五层彩色毡环组成的靶心,每射中一次靶心毡片就会掉落。阿拉坦其其格所在的少年女子组竞争尤为激烈,前两轮过后,她与另一名选手以五箭三中的成绩并列第一。

决胜轮的第三箭成为关键。"当时风从西北方向吹来,大约每秒 2 米。" 阿拉坦其其格回忆道。她微微调整站姿,将箭尾羽毛向左偏转 5 度,随着弓弦轻颤,箭矢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啸声。"乌哈伊!" 当裁判的喝彩声响起时,红色靶心已躺在草地上。最终,她以七箭中靶、三破靶心的成绩锁定冠军。

三、草原上的文化传承

颁奖仪式上,阿拉坦其其格身着蓝色蒙古袍,头戴缀满银饰的头巾,接过象征荣誉的 "神箭手" 奖牌。"这不仅是我的胜利,更是蒙古族射箭文化的胜利。" 她的话语中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。近年来,随着那达慕大会增设少年组,越来越多像她这样的青少年加入到传统射箭的传承中。

"哈日靶射箭不仅是竞技,更是蒙古族智慧的结晶。" 锡林郭勒盟文化局调研员巴特尔介绍,这种起源于狩猎时代的技艺,包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精准的追求。如今,当地中小学已将传统射箭纳入校本课程,阿拉坦其其格所在的苏尼特右旗蒙古族小学,每周都会组织学生到草原上练习。

14 岁少女那达慕哈日靶夺冠 百步穿杨展草原英姿

暮色中的草原上,阿拉坦其其格再次拉开牛角弓。箭矢划破天际的瞬间,远处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。这位 14 岁的草原少女,正用手中的弓箭,在古老的那达慕舞台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传奇。正如她在获奖感言中所说:"我要让全世界看到,蒙古箭艺的光芒永远不会熄灭。"